
户外探险主播林夏正对着直播镜头,热情地介绍着这次滇南原始森林的探险之旅。“家人们,今天我要带大家深入这片神秘的滇南原始森林,据说这里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,咱们一起去探索探索。”
森林里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晨雾,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。林夏小心翼翼地在丛林中穿梭,直播设备固定在背包上,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切。
突然,她在一处岩壁前停了下来。岩壁上有五道平行的抓痕,像是有人用尖锐的物品拼命划出来的,痕迹很深,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。林夏皱了皱眉头,对着直播镜头说道:“家人们,你们看这岩壁,这些抓痕看起来可不寻常,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留下的。”
就在这时,她发现岩缝里卡着半枚生锈的护林员徽章。她戴上手套,小心翼翼地将徽章取了出来,翻过来一看,背面刻着“2018.6.15”日期。林夏心里一惊,这日期很可能和这抓痕有关。她把徽章装进密封袋,继续往前走。
到了午夜时分,林夏找了个地方露营。她坐在帐篷前,回想着白天的事情。突然,她发现自己的GPS定位器不见了,怎么找都找不到。她心里有些不安,决定用备用指南针辨方向,然后朝着营地东侧走去。
走着走着,她听到了一阵金属摩擦声,声音在夜空中格外刺耳。林夏顺着声音的方向走去,发现了一个废弃的铜制扩音喇叭,半埋在泥土里。她蹲下身子,仔细看着这个喇叭,心中充满了疑惑。这喇叭怎么会在这里?和那些抓痕、徽章又有什么关系呢?
第二天,林夏准备下山。在下山的路上,她偶遇了护林站站长。站长是个黝黑憨厚的汉子,看到林夏很热情。林夏笑着问站长:“站长,您认识这个吗?”说着,拿出了那半枚徽章。
站长看到徽章后,脸色瞬间变了,眼神躲闪起来。他磕磕巴巴地说:“这是老陈的东西,老陈是三年前失踪的护林员。”林夏心中一动,追问道:“那您知道这徽章和那些岩壁上的抓痕是怎么回事吗?”站长慌乱地摇了摇头,不小心打翻了手中的搪瓷杯,热水洒在了他的手上。林夏注意到站长手腕内侧有一道陈年疤痕,呈蛇形,看起来很是奇怪。
第二章:山洞里的异响
林夏并没有因为站长的反应而放弃探索。她伪装成地质考察队,带着登山绳和手电筒,来到了北麓溶洞。这个溶洞是她早就盯上的,总觉得里面藏着什么秘密。
她熟练地绑好登山绳,顺着绳索滑入了溶洞。溶洞里阴森寒冷,水滴不断地从岩壁上滴下来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林夏打开手电筒,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。
当她走到溶洞深处时,手电筒的光束突然照亮了一个倒悬的铜制蜂巢状装置。她走过去,发现装置表面结满了晶状的盐渍。林夏好奇地伸出手,触碰了一下机关。就在这时,洞壁突然发出了广播杂音,声音刺耳且混乱。
更让她毛骨悚然的是,那盐渍开始剥落,露出了三十七道新鲜抓痕。林夏仔细观察这些抓痕,发现与岩壁上的抓痕方向一致,都是从右向左逆时针螺旋上升。她心中涌起一股寒意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就在她疑惑不解的时候,手机突然收到了一条陌生彩信。她拿出来一看,照片上是1987年的护林员合影,九个人都面带微笑。可当她放大照片后,却发现反光中多出了第十人的影子。林夏赶紧查看照片的EXIF数据,显示拍摄设备是当代智能手机。这让她更加困惑了,难道这照片是最近有人拍的?那第十人又是谁呢?
第三章:声纹实验
林夏带着满脑子的疑问,找到了声学教授顾明。顾明是个和蔼的学者,听了林夏的讲述后,对她带回来的铜制喇叭残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在实验室里,顾明把铜制喇叭残片放在频谱分析仪下。随着仪器的运转,频谱图上出现了规律的脉冲波。顾明仔细分析后,识别出暗藏的摩斯电码:“别相信回声”。林夏瞪大了眼睛,这是什么意思?难道这回声里真的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?
为了进一步验证,他们进行了模拟实验。在消声室里,顾明播放了林夏录制的溶洞环境音。当声波叠加到第47次时,突然显现出清晰的汉语拼音呼救声。林夏仔细一听,内容是“他们在监听”。这让她的后背不禁冒出冷汗,到底是谁在监听?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?
与此同时,林夏发现站长的越野车一直停在监测站外。她决定守株待兔,看看站长到底要干什么。深夜,站长终于出动了。他开着车离开了监测站,林夏偷偷地跟了上去。
站长来到了后山坟地,林夏躲在暗处,看着他在一座无名碑前停了下来。站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林纸,用燧石打火机点燃了它。火光在夜空中闪烁,林夏看到灰烬里露出了半张泛黄的结婚证。她心中一动,这结婚证和站长以及那个失踪的护林员老陈又有什么关系呢?
第四章:盐窖囚徒
林夏根据铜制喇叭上的线索,找到了地下盐矿旧址。这里一片荒芜,弥漫着一股潮湿和腐朽的气味。她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,发现盐洞深处有铁链拖曳的痕迹。
她顺着痕迹走去,发现岩盐层里嵌着半枚带齿痕的银纽扣。林夏把纽扣取了下来,拿到灯光下仔细辨认,上面的刻字是“市精神病院2016”。这让她更加疑惑了,精神病院的纽扣怎么会出现在这里?和那些抓痕、回声又有什么关系?
就在这时,扩音器突然播放起了《东方红》乐曲。林夏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,她环顾四周,发现声波震落了洞顶的钟乳石。钟乳石掉下来后,露出了后面的暗室。
林夏走进暗室,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。墙上贴满了监控截图,上面是不同年代的探险者。她仔细一看,发现2018年6月15日的画面里,失踪护林员正在擦拭铜喇叭。这让她心中的谜团越来越大,这个护林员为什么会在这里擦拭喇叭?他和这背后的秘密又有什么关联?
就在她思考的时候,手机突然没电了。她赶紧拿出备用电池,就在这一瞬间,她瞥见盐堆里有东西在反光。她走过去一看,是一枚镜面反射的隐形眼镜。林夏捡起隐形眼镜,突然发现自己的瞳孔在月光下泛起了诡异的琥珀色。她心中一惊,这是怎么回事?难道自己也陷入了这个神秘的陷阱?
第五章:逆向声场
顾明教授得知了林夏的情况后,立刻赶到了盐矿。他带来了专业的设备,经过一番检测,发现整个盐洞构成了天然的隔音结界。无线电波在这里呈现180度相位差,也就是说,这里的声音传播有着独特的规律。
就在这时,站长带着三个蒙面人突然出现了。他们手持改良版铜喇叭,形成了一个三角包围阵。林夏心里一紧,意识到情况不妙。
就在这时,岩壁突然发出了瀑布声。这声音很大,掩盖了周围的动静。顾明趁机解码声纹,发现里面藏着二十年来的求救信号。原来,最早的信号可以追溯到1999年科考队遇袭事件。
林夏在慌乱中,摸到了盐层里的防腐石膏像。她仔细一看,石膏像缺失的右手食指位置与站长的旧伤完全吻合。她突然明白了,站长就是这一切的幕后黑手之一。
就在这时,扩音器播放起了1987年的护林员宣誓录音。林夏灵机一动,用声纹模仿技术混入了站长的声音。顿时,岩壁渗出了大量的褐色液体,场面变得更加诡异。
第六章:静默真相
随着褐色液体的渗出,盐洞开始坍塌。站长在临终前,交出了一本泛黄的值班日志。林夏迫不及待地翻开日志,上面记载着1987年护林员们发现天然音响武器的始末。原来,这个溶洞群可以放大特定频率的声波,形成杀伤性共振。
就在这时,铜喇叭在震动中露出了内部的微型磁带轮。林夏把磁带取了出来,播放之后,里面传来了老陈颤抖的遗言:“他们用回声...制造幻觉...”林夏终于明白了,这一切都是站长等人利用回声制造的幻觉,来掩盖他们的秘密。
三个月后,林夏在直播间展示着新装备。她戴上骨传导耳机,对着镜头说道:“家人们,今天我要再次探索那个神秘的地方。”
然而,当她走到溶洞深处时,突然听到岩壁传来清晰的敲击声。这次的回声不再是杂乱无章的,而是形成了一首完整的肖邦夜曲。林夏的脸色变了,她知道,这背后的秘密还远远没有结束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