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林穗岁生于农家,家中贫寒,每日跟着父母在田间劳作,小小年纪便熟知各种农事。她心灵手巧,尤其擅长摆弄庄稼,村里人都夸这丫头是个种田的好手。
那一日,阳光正好,林穗岁扛着锄头去田里除草。走到村口时,只见一队人马呼啸而过,扬起阵阵尘土。她好奇地探着头,却瞧见一匹骏马驮着一个重伤的男子。那男子身着玄甲,血迹已经浸透了衣裳,模样十分凄惨。不知为何,林穗岁心里一动,竟鬼使神差地跑到路边,用自己随身携带的草药为那男子止血。
这男子便是大将军萧戟。他因战事重伤,在这荒郊野外的地方,得到林穗岁的救助,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。待萧戟伤势稍好一些,他便带着亲信来到林家致谢。一进院子,他便瞧见那半亩麦穗,颗颗饱满,在风中微微摇曳。而此时,林穗岁正拿着一根秸秆,在土地上教孩童算数,那灵动的模样,让萧戟心中一动。
不久后,边疆战事又起,朝廷强征粮草。林穗岁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,改良了堆肥法。她把这个方法教给村里的农户,大家都按照她说的去做,没想到亩产竟然倍增。这一成果引起了县令的注意,县令亲自来到林家,想要见识见识这个奇女子。也就是在这时,他发现了林穗岁用秸秆算账的本事,心中大为惊叹。
然而,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。由于林穗岁出众的表现,她被强制选为继室,要嫁入将军府。新婚夜,萧戟掀开盖头的瞬间,林穗岁正攥着三粒麦种在指尖摩挲。她抬起头,眼神清澈而坚定,与萧戟的目光交汇,从此,她的命运便与将军府紧紧相连。
第二章:后宅种出乾坤
林穗岁初到将军府,便发现这后宅之中暗流涌动。老夫人在佛堂附近种了一大片芍药,可奇怪的是,这些芍药就是不开花。林穗岁仔细观察后,发现是土质出了问题。她偷偷用厨余沤酸,改良了土壤。没过多久,那些芍药竟开出了花。老夫人得知后,心中对林穗岁有了一丝好感。
可就在这时,二姨娘故意打翻了林穗岁培育的稻种。林穗岁没有生气,反而笑着捡起种子。她把种子放在温水里浸泡,利用温差催芽。没过几天,那些种子竟然发出了嫩绿的芽。二姨娘见状,心中又惊又怒,却也无可奈何。
除了应对后宅的琐事,林穗岁还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动态。她得知边关缺粮,便用竹筒制作了滴灌装置。她在院子里腾出一块地,种上了军粮。有一次,皇帝的密使深夜来访,看到那茁壮的小麦后,惊得瞪大了眼睛,赶忙拿出图纸记录下这神奇的种植方法。
一个寒冬腊月的夜晚,林穗岁在暖阁里用炭盆育秧苗。萧戟走进来,看见她满脸灰烬,却笑得一脸灿烂。那一刻,萧戟第一次握住了她结茧的手,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感情。
第三章:朝堂暗流
时光荏苒,转眼间京城遭遇了雪灾。林穗岁得知太仓粮锐减,心中十分担忧。她发明了“阴阳畦”,在屋顶种起了菘菜。有一天,太后的太监路过将军府,看到屋顶上的菜,便顺手摘了些。没想到,这些菜意外救了御宴的驾。
春闱期间,林穗岁在接绣品时,发现贡缎的图案暗藏玄机。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,破解了江南盐税的暗号。为了抓住走私的人,她用发霉的稻种当诱饵。当那些人来偷运稻种时,全部落网。在公堂之上,林穗岁当众背诵《齐民要术》,吓得那些官员纷纷跪地求饶。
萧戟出征前夜,林穗岁将改良弩机图纸缝进战袍。同时,她还在夹层藏了二十斤脱水菜囊。她看着萧戟,认真地说:“将军放心,家里有我。”萧戟点了点头,眼中满是信任。
第四章:宫墙内的麦香
皇后听闻了林穗岁的名声,邀她参加春猎。在围场,林穗岁用野燕麦演示三年轮作制。众人围在一旁,听得津津有味。突然,一匹惊马朝着人群狂奔而来,林穗岁眼疾手快,拽住缰绳,救下了小皇子。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。
黄河决堤时,林穗岁献上“苇栅固堤法”。工部尚书却质疑她的方法,认为一个小小的女子能有什么高招。林穗岁没有争辩,而是当场用糯米浆砌砖示范。当砖块凝固如铁时,工部尚书傻眼了,再也不敢小瞧她。
修水坝时,林穗岁发现有人偷换材料。她将计就计,在淤泥里掺辣椒粉。那些偷工减料的人被辣得溃逃,很快就被抓住了。
第五章:金銮殿上的稻浪
番邦使臣前来挑衅,要求比试农耕。林穗岁毫不畏惧,她用琉璃罩创造微型气候。仅仅七天时间,她就种出了双穗稻。番邦使臣目瞪口呆,不得不佩服林穗岁的本事。
国库亏空时,林穗岁提出了“度田税”。为了说服众人,她当庭拆解犁头,讲解零件成本。那些老臣们听着听着,竟被感动得落泪。
新帝登基那天,林穗岁在丹陛石上刻画二十四节气图。她指着浮雕说:“陛下请看,这才是治国根本。”新帝听后,若有所思。
第六章:归园田居
萧戟辞官后,两人回到了故乡。他们用旧铠甲熔犁头,在雁回山开垦梯田。看着那一片片整齐的梯田,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。
孩子们在田埂上追蜻蜓,林穗岁则坐在树下教他们用星辰定位。夕阳西下,萧戟扛着锄头归来。他走到林穗岁身边,轻声说:“该收红薯了。”
京城传来加封诏书时,林穗岁正给新麦品种挂牌。她摸着沉甸甸的麦穗,笑着说:“明岁多种三亩。”在那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,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