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沈青璃在冷宫的枯井旁蜷缩着,手中攥着半块发霉的糕饼。这糕饼已是她这几日的救命食,在这冰冷的深宫里,一块馊了的糕饼也成了珍贵之物。
突然,远处传来一阵嘈杂声,是掌事嬷嬷带着一群人来搜查违禁物。沈青璃心中一惊,慌乱地将手中的糕饼藏进袖中,贴着井壁,屏住呼吸。那嬷嬷眼神锐利,像鹰隼一般扫视着四周,沈青璃感觉自己仿佛被无数根针扎着,大气都不敢出。好在嬷嬷并未发现她,一行人吵嚷着离开了。
到了深夜,沈青璃实在饿得受不了,便摸黑潜入了御膳房。她刚进去,就撞见一个小太监正偷偷往膳食中下毒。那小太监也看到了她,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,但很快又镇定下来。沈青璃来不及多想,冲上去掐住了小太监的脖子。小太监挣扎着,沈青璃在混乱中瞥见他袖口绣着长春宫的印记。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巡逻的脚步声,沈青璃心中一紧,来不及灭口,只好匆匆躲了起来。
第二天,沈青璃趁着没人注意,在冷宫的墙角挖出了一本破旧的医书。她如获至宝,仔细翻阅,发现里面夹着一张神秘的药方。这时,一只信鸽飞来,落在她的肩头,爪上绑着一根银针。沈青璃心中一动,这银针或许能派上用场。
第二章:太医院首试锋芒
沈青璃乔装打扮成洒扫宫女,混进了太医院。她在药柜间仔细寻找着,终于找到了那味能解贵妃顽疾的药材——“七日醉”。她故意打翻了药柜,瞬间引起了众人的注意。药柜里的药材散落一地,场面一片混乱。
太医院的太医们纷纷赶来,试图找出那个打翻药柜的人。沈青璃不慌不忙,凭借着在医书上学到的知识,开始调配解药。她的动作熟练,思路清晰,一旁的太医们看得目瞪口呆。
这时,不知是谁不小心碰倒了烛台,火苗瞬间窜了起来,眼看就要烧到药柜。沈青璃反应迅速,用银针蘸着药汁,精准地刺中了灭火铜壶的漏水孔。水流喷涌而出,浇灭了火焰。这一幕被梁太医看在眼里,他暗中将沈青璃记在了心里。
然而,麻烦并没有就此结束。尚宫局突然来报,说贵妃的病症是中毒,有人怀疑是太医院用药不当所致。沈青璃灵机一动,用染血的帕子包裹着带毒银簪,制造出了下毒的假象。众人看到这一幕,都以为是有人在太医院搞鬼,此事也就暂时作罢。
第三章:御花园生死局
春猎围场热闹非凡,皇帝带着众人前来狩猎。沈青璃也在人群中,她看似不经意地靠近皇帝,实则心中另有打算。她巧妙地设计让皇帝踩中了陷阱,就在皇帝即将摔倒的那一刻,沈青璃飞身扑救,结果额头撞上了石阶,鲜血直流。
这一幕被众人看在眼里,都以为沈青璃是为了救皇帝而受伤。皇帝心中也对她有了一丝好感,让人将她带回宫中医治。
在医治的过程中,太医发现沈青璃体内有慢性剧毒。这一消息传开后,尚宫局立刻对沈青璃展开了调查。沈青璃不慌不忙,拿出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染毒茶盏,上面清晰地印着长春宫的纹样。众人都以为这是长春宫的人想要谋害沈青璃,沈青璃再次化险为夷。
之后,沈青璃在御花园的假山中发现了一本铁券密账。她知道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线索,便将密账缝入了贵妃赏赐的蜀锦披风里。她不知道的是,暗处有一双眼睛正在盯着她,那是玄甲卫统领萧景珩。
第四章:长春宫灯火阑珊
贤妃一直视沈青璃为眼中钉,她以教导刺绣为名,将沈青璃骗至水牢。水牢里阴暗潮湿,贤妃露出了狰狞的面目,她让人对沈青璃施以鞭刑。沈青璃咬紧牙关,忍受着剧痛。
就在她几乎要支撑不住的时候,她突然发现狱卒腰牌上刻着与冷宫枯井同款的符文。她心中一动,意识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秘密。为了求生,沈青璃被迫吞下了贤妃给的假死药。
贤妃以为沈青璃已经死了,便让人将她抬了出去。沈青璃趁着夜色,用银针挑破了装尸袋的内层。月光下,她割破手腕,让血迹蜿蜒至长春宫大门,制造出了贤妃弑君的铁证。
就在她准备逃离的时候,萧景珩出现了。他将沈青璃抵在朱红廊柱间,语气冰冷地说:“陛下要的不止是棋子。”沈青璃心中一惊,但她很快镇定下来,眼神坚定地看着萧景珩,没有说话。
第五章:金銮殿血色棋局
早朝时分,沈青璃穿着染血的凤袍出现在金銮殿上。众人都被她的模样惊呆了,沈青璃不慌不忙,当众解开了贤妃的九连环璎珞项圈,露出了里面藏着的巫蛊人偶。这一证据让贤妃百口莫辩,皇帝龙颜大怒。
就在这时,皇帝突然头痛欲裂,旧疾发作。沈青璃趁机用淬毒的凤仙花汁染红了指甲,然后上前为皇帝推拿。在推拿的过程中,她巧妙地将毒转移到了皇帝身上。皇帝的病情逐渐加重,生命垂危。
遗诏公布的时候,沈青璃从皇帝的枕下抽出了真正的传位诏书。此时,她才发现萧景珩佩刀上的纹路与冷宫地砖暗刻完全一致。她心中隐隐觉得,这一切似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第六章:凤冠映日月山河
沈青璃戴着凤冠,站在高处接受百官的朝拜。她的心中充满了感慨,回想起自己在冷宫的日子,仿佛是一场噩梦。如今,她终于站在了权力的巅峰。
萧景珩走到她身边,低声说:“该处理那些暗格书信了。”沈青璃点点头,两人来到密室,将所有的密信都烧毁了。火光中,沈青璃的瞳孔映着跳动的火舌,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。
新帝登基后,沈青璃搬入了藏书阁。她在暗室中发现了先帝的手札,上面记载着二十年前选秀时的毒妆事件。她仔细翻阅,发现这一切似乎与当年的冷宫之事有着某种关联。
史官前来询问如何书写她的传记,沈青璃看着史官,淡淡地说:“就写冷宫的雪化在掌心那年。”窗外,飘来了不知谁奏响的《锁麟囊》,那悠扬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,仿佛在诉说着这一段传奇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