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凌晨四点,城市还在沉睡,林小满已经熟练地炸好了第一笼油条。她的动作行云流水,仿佛在黑暗中也能找到精准的节奏。摊位上挂着一盏昏黄的灯泡,那微弱的光在夜色中摇曳着,像是随时都会被黑暗吞噬。
这时,一位环卫工阿姨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了过来,眼神里满是困倦。林小满见状,悄悄把一杯热豆浆推到阿姨面前。豆浆升腾起的热气,驱散了阿姨脸上的些许寒意。阿姨抬起头,眼中满是感激,轻声说了句“谢谢”,便捧着豆浆暖手,那神情仿佛这杯豆浆是冬日里的一丝温暖。
就在这时,一个醉汉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,一脚踢翻了旁边的凳子,嘴里还骂骂咧咧。林小满心里一惊,但她没有慌乱,深吸一口气,蹲下身子开始捡地上的碎瓷片。手指不小心被划破,血珠渗了出来,她只是皱了皱眉,继续清理。
这一幕被楼上晨练的退休教师王建国看在眼里,他轻轻叹了口气,走进屋里,拿了药箱下楼递给林小满。林小满感激地接过药箱,处理完伤口后,又继续摆好桌椅,重新迎接可能到来的顾客。
第二章:旧书店的星光
中午时分,林小满收拾完早餐摊,来到了旧书店。她在书架间徘徊,目光落在一本《国富论》上。这本书的定价明显高过市场价,她犹豫了一下,但想到书里的知识可能对自己有帮助,还是咬牙买了下来。
老板看着林小满离去的背影,悄悄在收银台放了张便签,上面写着:“知识折旧费,已抹零。”林小满并未察觉,拿着书匆匆离开了。
回到出租屋,林小满开始了直播。她对着镜头演示用废纸箱做分类垃圾桶,动作娴熟,讲解细致。屏幕另一端,程序员陈默熬夜看着直播,他被林小满的认真和创意吸引,不知不觉看入了迷。
突然,陈默发现直播画面里闪过半道数学题解题步骤,他眼睛一亮,赶紧暂停画面,仔细研究起来。
第三章:暴雨中的齿轮
台风天,狂风呼啸,暴雨如注。林小满担心早餐摊的棚子被吹跑,冒雨去固定。雨水打在她身上,让她几乎睁不开眼。就在她艰难地系着绳子时,一个身影突然出现,是陈默。
两人在雨中合力加固棚子,雨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流淌。陈默突然指着天际说:“你看那云层裂缝像不像函数图像?”林小满被他的话逗笑了,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。
后来,林小满在整理账本时,发现连续三个月的早餐摊营收恰好构成等差数列。她觉得有趣,便用这个当例子给陈默留言求解。陈默很快回复,附带了十二页不同算法的文档。林小满看着文档,心中对陈默的才华又多了几分敬佩。
第四章:千层饼里的宇宙
林小满一直想创新早餐品类,她尝试在千层饼里加入陨石元素。第一次做出来,卖相奇丑,她自己都有些沮丧。陈默知道后,连夜帮忙建模,计算面皮厚度与口感的关系。
经过多次试验,终于做出了像样的陨石千层饼。然而,卫生局突击检查时,却判定面粉过期。林小满心急如焚,就在这时,王建国带着三年前购买凭证冲进检查室,原来面粉是当年救灾物资剩余,这才化解了危机。
第五章:数据洪流里的温度
随着生意越来越好,林小满打算扩大早餐店规模,引入智能系统。陈默为此开发了AI排队系统,但在试运行时,却误将煎饼果子的订单排成了斐波那契数列。看着混乱的订单,两人都哭笑不得。
后来,旧书店老板送来1987 - 2023年每日气温记录表,林小满灵机一动,将其转化为客流预测模型。有了这个模型,早餐店的运营更加高效,但也有人说数据取代了人情,林小满陷入了沉思。
第六章:奇迹计量单位
在陈默的帮助下,林小满的早餐店推出了数学主题早餐,每份套餐都附赠解题步骤。这一创意吸引了众多学生和数学爱好者,生意十分火爆。
一天,环卫工阿姨带着麻省理工录取通知书来了,她激动地说是受到林小满的影响才开始学习。林小满又惊喜又感动,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了更大的意义。
不久后,早餐店挂牌成为青少年科创基地。而此时,林小满正在教陈默用面 dough 捏拓扑模型,两人的笑声在店里回荡。他们不知道,店门口的监控拍下了王建国偷偷修补招牌的画面,那画面里,是无声的守护和温暖的传承。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,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,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,而这份奇迹的力量,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。